美國宣布對大約價值600億美元的1300項中國商品征稅之後第二天,中國宣布對價值30億美元的128項美國水果、堅果、豬肉產品征稅,美國某些媒體說中國的反應似乎十分溫和,其實他們搞錯了。
我們不妨乘此機會來梳理一下︰“貿易戰”開打至今,“征稅”和“反征稅”,中、美雙方究竟過了幾招,發生了什麼事情?
第一波︰今年1月22日,美國宣布對洗衣機和光電板征稅,中方沒有立即作出反應。
第二波︰今年3月1日,美國宣布對鋼材和鋁材征稅,3月23日,中方宣布對價值30億美元的128項美國水果、堅果、豬肉產品征稅。也就是說,中方到目前為止所采取的報復性反擊,是針對美方對洗衣機、光電板、鋼材、鋁材的征稅。
第三波︰3月22日,美國宣布對價值6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征稅,但是具體項目還沒有宣布,據說主要是高科技產品,中方媒體聲稱將進行報復,可能對美國的大豆、飛機、汽車征稅,甚至說要減少中國人到美國的旅行,但是具體涉及的商品價值和項目也還沒有宣布。
到目前為止,第一波和第二波的征稅和反征稅措施都已經生效,付諸實施。美國貿易代表USTR將很快(可能就在本星期內)宣布第三波征稅的具體項目,此後還有60天的緩沖期,允許美國商戶討論提意見,和中、美之間進行談判。也就是說,這第三波征稅如果生效,其時間將在今年6月。
目前中、美之間的談判正在進行中。能否達成協議,現在還未可知。特朗普顯然對于過去一年來的談判沒有取得實際進展感到不滿,從而采取了目前步步緊逼的做法。中方也表示絕不會在壓力下接受“城下之盟”,但是至今也沒有拒絕談判。
美國商業部長梅奴欽對談判前途表示樂觀,但是他也警告說,如果不能達成協議,那麼美方對這價值6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征稅就將生效。特朗普也揚言,這只是開始,今後還有更多的征稅行動。
其實,美方的胃口只是降差1000億美元,我個人認為這個指標不算過份,而且可以通過多渠道采取多種措施予以實現。此外,美方也沒有強要中方必須在一年之內實現這一指標,只是要求中方提出具體計劃,如果中方要求在三年內逐步實現,相信美方也會接受。
我相信龍永圖的預期是靠譜的,即雙方通過談判,必定會作出某些讓步和妥協,最後達成協議。我個人的估計是︰特朗普表面強硬,其實很希望達成協議,為自己加分。我倒是希望索性讓美國撞一次“南牆”,看看究竟是特朗普的腦袋硬,還是中國的“南牆”硬。